1、 概况
威廉希尔精密仪器与导航控制系前身是源于航空航天工业和“两弹一星”战略急需,由我国惯性技术的奠基人之一林士谔先生在北航创建的陀螺惯导研究室,2003年正式成立,承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和教育部双一流A+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中的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精密仪器与导航控制系现有教师26人,其中院士1名,国家级青年人才4人。精密仪器与导航控制系始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在先进导航技术、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和智能控制与系统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承担了包括国家民用航天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重点重大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度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宽广国际视野、扎实专业素质以及领导领军潜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2、历史沿革
精密仪器与导航控制系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北航建校伊始成立的飞机设备教研室,1958年为满足“两弹一星”惯性制导的急需,由钱学森先生提议我国惯性技术的奠基人林士谔先生创建了“航空陀螺及惯性导航”研究室,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航空陀螺及惯性导航专业,1981年获批全国首批博士点(航空陀螺惯导专业),1988年获批全国首批重点学科(惯性技术及导航设备),1997年学科目录调整为“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2003年,为更好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由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宇航学院航天导航控制系和宇航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正式组建威廉希尔,并同时成立惯性技术及导航仪器系。2021年,为适应当前的学科发展,更名为精密仪器与导航控制系。
3、学科建设
精密仪器与导航控制系承载了仪器科学与技术和仪器仪表工程中的精密仪器及机械方向,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所属的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2007年进入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之一,分别在2021和2017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并入选教育部一流A+学科。本科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0年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2013被评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4、师资队伍
精密仪器与导航控制系共有教师26人,具有深厚的惯性导航、组合导航、智能探测及控制专业基础和工程研究背景,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团队中拥有院士1名,国家级青年人才4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人,形成了以院士为指导、教授牵头和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5、教学工作
精密仪器与导航控制系为服务先进惯性导航、组合导航和航空航天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立足北航雄厚的精密仪器和信息学科基础,以航空航天导航、探测及制导控制基础实践为专业特色,秉承“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科教融通”的理念,开设了工程光学、现代工程制图、模电与数电、自动控制原理、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及理论力学等多门课程,使得学生具备光、机、电、算、控、力等六方面的基础能力。在此基础上,按照核心能力培养的主线,开设6门专业方向课(光电探测与目标识别、数字图像处理、自动控制元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惯性器件原理、制导与控制基础)以保证该专业方向基础能力的达成。在大四阶段,设置2门专业性更强的专业方向课,再配以综合实验课,确保在专业方向的培养上能够有更强的支撑。
6、科研工作
精密仪器与导航控制系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探索先进惯性导航、组合导航和航空航天制导与控制技术领域的新原理、新方法和前沿技术,承担了包括国家民用航天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重点重大课题,已凝练出先进导航技术、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和智能控制与系统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7、实验条件
依托“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型惯性仪表与导航系统技术”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建有10个学生实践基地,为进行高水平教学及科研提供了有利支撑。
8、主要成果
(1)“航天器自主天文组合导航系统新技术及应用”获2020年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省部级);
(2)“地面典型目标识别技术”获2018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
(3)“县级不动产调查无人机应用研究”获202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空间机器人全局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与控制方法”获2021年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5)“面向空间复杂目标的精细化测量与控制技术”获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二等奖;
(6)“创新卫星导航国际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国北斗教育培训走向世界”获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